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1年第1期 | 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2022-04-25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柯平 卢晓彤 胡曼曼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目的/意义

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以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对象,讨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


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文本调查,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法律和规划中关于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


结论/发现

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五大角色:中介者角色、推动者角色、组织者角色、中心角色、领导者角色。图书馆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出版物交换,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馆员业务交流。基于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主要活动,提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四个方面的作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对内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对外传播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对话。


创新/价值

该研究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事业 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



1909年,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次年,《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以“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为图书馆宗旨,并将“海外各国凡关系政治学艺者”纳入图书馆藏书采集范围[1],开启了图书馆收集国外文献以及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月中共中央俄文编译局图书馆成立(1953年改称“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图书馆”)。同年10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改名北京图书馆。从此,中国国家图书馆一方面在国内文化交流中承担重要任务和角色,另一方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本文以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对象,讨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



1

文本调查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法律和规划中关于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梳理了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活动,并分析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与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是“必须确保与有关合作伙伴——例如用户群体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地方、区域、全国甚至国际性合作”。国际图联《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强调“在国际、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应反映、支持和促进文化与语言多样性,并为促进跨文化对话和积极的公民意识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国家图书馆的六大功能,其中之一是“开展图书馆发展研究和国际交流”;第四十一条还规定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图书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和功能之一,也受到国家政策法律的重视与支持。


尤其是国家图书馆作为一个国家图书文献事业的整体推动者,不仅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还收藏大量的外文出版物。《英国国家图书馆战略规划》战略重点之一为“通过引导和合作推动世界知识库的增长”,其中在“继续致力于国际重要文化外交活动”中提出“进一步完善英国国家图书馆面向中国的策略,中国是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优先关注的国际地区之一。”[2]中国《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发挥国家图书馆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能,提升国家图书馆的国际影响力”,“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在中国驻外文化中心建立图书馆,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国家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纲要》[3]进一步提出战略行动“配合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总体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动策划国际交流活动,巩固和加强与周边国家、重点地区国家图书馆间的双边与多边交流机制,筹建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和丝绸之路数字图书馆,推动申办国际图联大会,办好亚大地区国家图书馆馆长会议,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总体框架下不断加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对外宣传与推广,推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从国家图书馆的规划文本看到,在继承、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有义务积极引进和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所以一直以来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图书馆因其公益性、平等性等特质,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馆藏类型和服务内容更是涵盖颇广,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4]提出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各地方公共图书馆也都将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突出特点是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以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表1所示)。



2

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定位

通过文本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五大角色。


2.1 中介者角色

图书馆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既是国际文化交流主体与客体的中介,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的中介。图书馆的文化中介角色具体表现为:图书馆为国际文化交流架起了直通的“桥梁”,它连接了各国的文化,解决了通过间接方式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国际交流的文化鸿沟问题;图书馆能够为国际文化交流构筑多途径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缓解了只有单一渠道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国际交流中的文化渠道不畅的问题;图书馆为国际文化交流搭建了强大的“平台”,以其丰富文化资源的优势吸引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机构和个人,缓解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不足以及国际交流的文化孤岛现象。


2.2 推动者角色

图书馆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推动国内文化“走出去”,也推动着国外文化“引进来”;它推动文化项目的国际合作,也推动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成果产生。图书馆推动的文化交流能够克服各种社会障碍,直接支持国家政治和外交需要。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近年越来越多地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年的主题活动,它在朝着“公众交流空间场所”转变的趋势下,更应该承担起文化交流与文化推动的角色。


2.3 组织者角色

图书馆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主体之一,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弥补国际交流中文化活动的不平衡不充分,承担着重要组织者的角色。例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图联(IFLA)就制定并实施了两大全球性计划,“世界书目控制计划”和“世界出版物利用计划”[5],为图书馆未来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中心角色

国际文化交流形式复杂多样、类型广泛多元、内容丰富多彩,图书馆在其中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不仅仅汇集了文化交流的各种形式、类型和内容,而且吸引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各个主体、各种客体。图书馆在文化交流中心角色具体表现为:一是资源中心,图书馆以海量的文化资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资源中心;二是活动中心,图书馆一方面组织多种活动,另一方面又为各种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心;三是营销中心,图书馆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宣传平台,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发挥了国际文化交流的营销作用。


2.5 领导者角色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各国政府文化管理机构毫无疑问地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国际文化促进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各种国际组织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引导作用。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史上已经发挥了保存和传承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积极作为,发挥了国际文化交流引领的作用,正在扮演着国际文化交流领导者的重要角色。



3

图书馆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3.1 出版物交换

各图书馆通过开展出版物交换活动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其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出版物交换,这一活动是文献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补充馆藏的有效途径,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办公厅设立图书管理处(次年2月改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国外交换图书事务[6]。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已与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52家单位建立了出版物交换关系。交换的内容包括国家图书馆所需的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网络出版物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此外,为顺应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拓宽交换渠道,创新服务模式,2010年,国家图书馆尝试采用现代化技术,打造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的出版物交换自动化平台[7]。另一个方面是通过文化专项项目进行出版物交换。如国家图书馆曾配合国务院新闻办开展“中国之窗”赠书计划。作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子项目,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每年遴选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的精品图书向国外知名图书馆赠送,并在有条件的图书馆设立“中国之窗”赠书专室或专架,让海外读者了解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有助于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营造。


3.2 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32个公共团体合作建立了世界数字图书馆(WorldDigitalLibrary)网站,以全世界图书馆及引擎的特色文化资源为特色,供公众免费、无限制地获取。中国国家图书馆于同年11月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签署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世界数字图书馆合作协议》[8]。合作推动了中文书目数据的国际化步伐,促进了全球书目的共享。如由英国国家图书馆发起的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DunhuangProject,简称IDP)自1994年正式运行之日起就致力于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最佳途径,实现敦煌文献的共建共享[9]。中国国家图书馆是IDP项目的发起成员,2001年开设了伦敦以外的第一个IDP中心,在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各国图书馆以文献互赠与交换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各国间的文献交流与数字化合作共享。2013年11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推动下,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通过《亚洲图书馆昆明宣言》,与会代表包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决定共同探索亚洲各国图书馆书目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亚洲数字图书馆”建设[10]


3.3 图书馆员业务交流

国际上图书馆的“馆对馆”交换馆员比较普遍。如2018年11月5日,厦门市图书馆与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堡地区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和馆员交流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接收了首批来厦交流的美国馆员[11]。另一种业务交流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和参加国际研讨会。近几年来,国家图书馆主持或参与了众多的国际图书馆业务合作项目。2010年8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中日韩数字图书馆合作项目。2013年11月,由中国文化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图书馆和云南省文化厅承办的首届亚洲图书馆馆长论坛召开。国家图书馆还启动中阿图书馆合作项目,先后召开2014中国—阿拉伯国家图书馆馆长论坛;2015年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2017年第2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图书馆及信息领域专家会议。2017年3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倡议成立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项目。2017年5月17—18日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国家图书馆馆长第25届会议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这些项目活动表明,我国图书馆的国际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除国家图书馆外,公共图书馆也积极参与联盟建设,承担文化交流的领导者角色。2018年10月杭州图书馆主导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并召开首届馆长论坛,在书目数据共享、文献交流互换、人员交流与培训、馆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持久的合作,搭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4

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4.1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图书馆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作为使命,通过国际交流活动起到了保护文化文明的作用。国际图联1975年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作为图书馆的首要职能。《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包括:“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对艺术、科技成就与创新的鉴赏力”等。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12]。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说“国家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3]。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建立典籍博物馆和文化交流中心走向国际交流的历史舞台。2014年7月,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试运行,首展共涵盖善本古籍展、金石拓片展、馆藏舆图精品展、敦煌遗书展等9个不同主题的展览。2015年5月25日上海图书馆成立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该中心以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的大量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献为基础,2010年从瑞典引进包含摇篮本在内的中西交流主题的“罗氏藏书”551种;2015年再次调整馆藏,开放原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的近2,000种5,000多册明末至民国的珍贵中文文献的阅览服务[14],深受中西交通史、中西近代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新闻史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4.2 对内引进国外先进文化

图书馆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进和传播国外的先进文化,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采集和收藏国外优秀书刊文献。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确立了中文求全、外文求精的采购方针,扩充外文文献馆藏,增加外文文献保有量,在不断增加人文社科领域的收藏外,重视科技文献收藏和结构调整。笔者根据《国家图书馆年鉴》统计,2009—2018年十年间国家图书馆引进外文图书达738,787种,783,198册,其中引进西文图书达474,767种,占64.26%;平均每年引进外文期刊6,398种,其中西文期刊3,535种,占55.25%。国家图书馆还有计划地着力收藏海外中国学与中国研究主题的文献,加强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出版物、周边国家与地区出版物的收藏,已形成学科专业全,语言种类多,印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互为补充的外文文献保障体系[15]。南京图书馆以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学研究,以及各学科主要的工具书、国际政经时事新闻等为侧重点,选取部分学科、专题为采购重点,持续优化馆藏外文资源体系[16]


此外,图书馆与其他文化组织开展合作,共同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广州图书馆与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组委会联合举办“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系列展播”,引进和传播国外优秀影视作品。图书馆还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化讲座等活动积极主动地传播国外优秀文化。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于2017年4月21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此次联展也是英国国家图书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项目之一[17]。广州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起,即举办德国、加拿大、瑞典、美国、韩国等外国文化展览活动;利用讲座平台,在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期间开展韩国、日本、印度、伊朗等亚洲文化系列讲座,还陆续开展韩国文化月、俄罗斯文化月活动[18]。这些活动加深了公众对国外优秀文化的了解,促进了双边的文化交流与对话。


4.3 对外传播民族优秀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进行优秀国外文化“引进来”的活动之余,积极开展中国文化“走出去”,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进步。国家图书馆以传播民族文化为己任,在海外成功举办了“大清世相”“甲骨文记忆”等展览[19]


上海图书馆积极开展国际优秀文化交流项目,加强文化互动,“上海之窗”在“十一五”期间已在6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图书馆扎根[20];“十二五”期间在6大洲64个国家(地区)开设129家“上海之窗”,累计赠书8.7万册[21]。重庆图书馆在英国、泰国、非洲贝宁、德国、哈萨克斯坦、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建设“重庆之窗——中国图书角”[22]。杭州市文化传播项目“映像西湖”通过在杭州图书馆的境外友好图书馆设立“映像西湖”图书典藏专区,从2011年起,杭州图书馆陆续与俄罗斯涅克拉索夫图书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爱尔兰科克大学图书馆、美国印弟安纲波利斯市立图书馆等合作,依托专区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宣传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巨大的发展成就,推介杭州的自然景观、城市建设人文风貌[23]。这些文化项目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我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华友谊的重要阵地,在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图书馆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向国外输出中华典籍整理编目、修复、数字化、影印出版的专门技术,并在这些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2015年11月,首期阿拉伯国家文物(纸质)修复专家研修班在浙江万里学院开班,研修班学员来自黎巴嫩、伊拉克、阿联酋等10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研修班对外传播了中华古籍保护技术,也促进了阿拉伯学员对文物保护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24]


4.4 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对话

《国际图联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提出的多元文化图书馆服务的10项使命[25]中就包括“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积极价值的认识,推动文化对话”“保护语言和文化遗产,支持使用各有关语言进行表达、创作和传播”“支持口头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支持来自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与团体的融入和参与”“支持有关文化多元性的知识与最佳实践的交流”等内容。国家图书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柯平等认为,国家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有责任代表本国读者的利益,有能力承担多元文化的推广与交流[26]。在国内文化交流中,要整合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从非主流文化、多元化、亚元化中吸收养分和成果,形成有着强烈民族认同的主流文化,实现基本文化价值认同与尊重多元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27]。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针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对外文化交流“逆差”现象[28],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的主流文化具有更新、更开放的特性。公共图书馆是跨文化对话的重要场所,例如,2007年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但当时两国民间对立情绪比较严重,广州图书馆与广州樱花日语培训中心、广州日报社和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等[29]有关机构合作举办9场讲座推进思想文化交流[30]。图书馆通过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中外人民相互的文化理解,在特殊时期承担着文化沟通桥梁的社会责任。


在图书馆内设立专门的文化空间是支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效方式。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后设立的多元文化馆于2013年6月28日对外开放,已连续举办了墨西哥文化月、加拿大文化月和法国文化月等活动。活动的成功效应又激发了合作伙伴进一步的交流需求,政府外事部门看到了图书馆对外交流活动的价值、外国领事馆看到了借助图书馆与公众交流的途径、研究机构看到了图书馆在学术传播与普及中的作用、公众通过参与“真人书”活动产生了与他人交流的新需求等[31]。深圳图书馆2015年11月启动了“世界文化区”,由世界文献展示阅览区、世界文化展览区、世界文化交流区三个部分组成,收集全球60余个国家及部分深圳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相关文献4,000余种,定期举办与国际文化、友城建设相关的主题展览,承接国际性的文化宣传活动,打造国际文化活动宣传平台[32]。此外,图书馆开展外语培训,既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又是文化交流的方式,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



5

结论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与重要地位。首先,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和路径优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其他各种文化交流共同影响、互为补充。图书馆以其独特的途径与方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既是图书馆的文化性赋予的使命,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要求。


其次,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图书馆选择优秀的文化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对于世界各国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这种交流与文化接触(CultureContact)不同,不会导致文化上的涵化、同化和融合现象。世界各国文化都会在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受益。因此,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鲜明的可塑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图书馆一般将国内文化交流放在首位,对外文化交流往往处于辅助地位或者非核心任务,从而使各图书馆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重视程度、工作范畴、工作效果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战略规划以及图书馆政策支持十分重要。


因此,图书馆学界应该开展国际图书馆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成果共享平台,组织优秀案例评选。国家和政府层面应重视并出台图书馆的对外文化交流的专门政策和相关规划,推动图书馆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发展。




作者贡献说明

柯   平:提出研究命题与思路; 

卢晓彤:撰写论文初稿; 

胡曼曼:资料收集,论文校对。




参考文献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21年第1期45-52

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制版编辑 | 卢慧质


--END--


当期荐读 2021年第1期 | 信息疫情:信息科学家的观点与对策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知识诸宝是求:青年学者笔谈(十三)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知识诸宝是求:青年学者笔谈(十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